发布时间:2009-02-23
2008年12月12日,邓小平女儿邓榕出席《开创——邓小平决策改革开放史话》首发式暨纪念改革开放30年座谈会。
30年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上。面对10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果断地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领导中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30年的实践证明,这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它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们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给中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中国面貌。父亲和他们这一代人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无愧于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
这次借参加《开创——邓小平决策改革开放史话》首发式暨纪念改革开放30年座谈会到杭州来,再见杭州如诗如画的秀美山水,不禁回忆起父亲与浙江和杭州的情缘。
1949年,父亲和刘伯承、陈毅率第二、第三野战军指挥淮海战役,之后解放上海,继而挺进江南地区。为此,他亲自起草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多次到江浙视察和工作。
改革开放初期,父亲在制定改革开放战略目标时,非常注意倾听地方同志的意见和了解他们的实践经验。他到各地,总是和地方领导同志探讨关于改革开放的各种问题。父亲非常关心浙江,记得1983年2月,父亲在杭州与浙江省负责同志铁瑛、李丰平等谈到工农业总产值翻番的问题。当听到浙江翻两番不成问题时,他问:浙江能不能多翻一点呢?他这样考虑,是希望像浙江这样比较富裕的地区能够较快地发展,只有江浙这样比较富裕的地区能够提前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全国各地区才有可能如期达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他真切地关注浙江等地的发展,寄予很高的期望,并希望江浙地区的发展能给全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1988年2月月底,父亲再一次来到杭州,在听到浙江省五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一倍多,人均收入也翻了一番多时,他高兴地说:一个浙江变成三个浙江!当时,他老人家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因为,江苏、浙江地区的发展证明,他提出的发展战略是切合实际的,是可以实现的。
1992年12月,父亲再次到杭州。此时,他早已退休,也已发表过南方谈话。年近九旬的老人,仍然关注着国家的发展。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依然那样年轻、充满锐气。离开杭州前,他深情地说:“我很关心杭州的发展。浙江的发展势头是不错的。要珍惜这个好的发展机遇,保持好的发展势头。”
提到浙江,还有很多温馨的回忆。父亲1993年来杭州休息。我们家人口多,一来就是一大家子。父亲对浙江的领导说,我这次来,可是带来了一群“蝗虫”啊!
1月3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波光潋滟的西湖边,可能年纪大了,父亲有些感慨。看着渐渐长大的孙子孙女,他说:“对中国的责任,我已经交卷了,就看你们的了。我16岁时还没有你们的文化水平,没有你们那么多的现代知识,是靠自己学,在实际工作中学,自己锻炼出来的,十六七岁就上台演讲。我在法国一待就是五年,那时法国话都不懂,还不是靠锻炼。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作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这是父亲仅有的一次对孙辈的教嘱,回想起来令人感念不已。
父亲爱孩子、爱家庭,更爱国家、爱人民。他心中永远的惦念,是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他终生的信念,是对国家、对人民不二的忠诚。
父亲离开我们12年了,但怀念的思绪随时随地伴随着我们。现在,可以告慰老人家的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中国已非30年前的中国,中华民族已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千秋伟业,绝非一人一世之事,亦非一人一世之功。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民族的振兴,需要全党全民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百代以继。
邓小平作为开拓者,已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在我们深情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的时候,我们更要大胆地瞻望前景。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相信,在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我们的事业会有更加光辉灿烂的美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