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的“浙江样本”何以出色而珍贵

发布时间:2017-06-02

    作为首部以习近平“两山”重要思想在浙江的实践为内容的长篇报告文学,知名报告文学作家孙侃书写的《“两山”之路——“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本》(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以25万言篇幅,详尽解读了这一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在浙江实践的十年成果,重点叙写了浙江人民执着寻求永续发展之路,护住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不懈努力,呈现并凸显了一份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生态文明“浙江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余村发表的那段既质朴通俗、又内涵深刻的重要阐述,是在浙江大地上进一步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之始。“两山”重要思想包蕴了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点,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二是必须以系统工程的思路来抓生态建设,把能源资源保护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几者不可或缺;三是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四是“人类共有一个地球家园”,必须像对待生命那样对待生态环境,这甚至关系到人类的存续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两山”之路》整部作品的构思和所有事件、人物的展示,以及对“浙江样本”经验与特点的归纳,始终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

  《“两山”之路》开篇即呈现了“中国皮都”平阳水头镇、“鱼米之乡”嘉兴、“江南水乡”绍兴、“浙东棉乡”慈溪等地,由于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导致水体发臭、山峦变秃、土地受污的景象,着重揭示了倘若环境遭到破坏,将极大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反过来又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无论是“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念的提出,还是“八八战略”明确要求重视生态优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重要位置;浙江省通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公益林植造、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等这一系列不乏创新的绿色行动,生态困局被一步步扭转,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被维护,这也使得“八八战略”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两山”之路》围绕“两只鸟”“两只手”理论,以及为进行生态省建设推出的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组合拳,将浙江多年来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这项巨大的系统性工程进行用文学书写。这一书写既有过程记录,又有实例描摹;既有人物的努力经过,又有事件的曲折推进;并试图说明,保护能源资源、治理环境污染,必须借助于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借助于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同时还得承继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系统观。

  最难得的是,《“两山”之路》始终把“绿水青山”与“生命”“命运”,乃至更具深刻意义的“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等联系起来,使人、大自然、地球生命系统、人类终极命运等关键词相互勾连,从“人类共有一个地球家园”这一高度,来理解“绿水青山”的价值和意义。在大时代、大背景、大趋势下叙写“两山”重要理论的实践故事,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阐释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前瞻性和使命感,这让我们深切感知“浙江样本”何以出色、何以珍贵的原因。


作者:俞世芬(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浏览量:2389